廖覲楀

      我常在想:罹患「癌症」這件事,它究竟存在什麼樣的意義?
      三年前媽媽因為肺腺癌短短半年就離開我們,失去至親的悲傷還沒有痊癒,一年半前爸爸又被診治出罹患攝護腺癌,雙重的打擊無情地侵襲我們。雖然經歷了媽媽生病的日子對於「生死」已然看淡許多,也以更正面豁達的心情去面對,但在夜深人靜時仍是會提問:「為什麼?為什麼是我的爸媽?」
     由於爸爸是在大里仁愛醫院被泌尿科---郭振華醫師診治出來的,郭醫師除了為我們解說攝護腺癌產生的原因,以及可能會治療的方式外,面對失去信心的爸爸還不忘打氣:「不用擔心,這種病控制得當都有不錯的存活率。」讓當時心情紛亂的我們暫時得到心理的安慰。
      而在尋找治病的資訊中,接觸到腫瘤治療中心---蘇志中醫師的《從來不放棄》一書,加上爸媽的好朋友也是蘇醫師的病患,於是我們沒有到處去尋醫,就以蘇醫師為治療的第一人選。第一次和蘇醫師見面,蘇醫師特別為新病患的我們提早15分鐘到診,他瞭解爸爸的罹病經過以後,便詳細地為我們解說爸爸目前的病況以及未來安排治療的步驟與方向,遇到我們不懂疑惑的問題都一一解答清楚,確保我們都明白了,安心了,願意全力配合醫院,才開始做後續的治療工作。
    治病的過程其實是一段漫長而辛苦的旅程,不管是放射治療或是化學治療,病人的身體、心理都達到最大的折磨;陪伴在身旁的家屬,在精神上、體力上也是一大透支,那種只能看而無法幫忙減輕痛苦的無奈、沮喪,只有曾經經歷過的人最瞭解。
然而,頻繁跑醫院的這段期間,我發現不管是蘇醫師、郭醫師,或是護理師、放射師乃至注射室的護理人員,對每個病患都是這麼親切、有禮貌。即使病患這麼多,從來不見醫師有任何的不耐煩,每每回診總是掛著微笑詢問病況,針對你的問題詳加回應;做放射治療時,幾乎每天見面的放射師也像家人一樣熱情地招呼你;更不用提辛苦的護理師,對於生病時的各種衛教照護說明,以及打電話告訴你檢查的後續情形都極度有耐心;做化學治療時,施打藥劑的護理人員也很細心地處理每一個步驟,儘量減輕病人的不舒服……,這種「視病如親」的醫院文化,真的和其他醫院很不一樣,讓我們在治病的過程中得到非常好的照顧。
     隨著爸爸的癌細胞獲得良好的控制,身體逐漸強壯,心情也日益開朗,我懸掛的心終於能鬆一口氣。去年爸爸參加『仁愛癌友會』所舉辦的「桃山農場一日遊」,是他生病以來第一次出遠門,看到他一路上開心地唱歌、吃飯、玩遊戲、搗麻糬、認識新朋友,即使天氣不好下著雨,他卻一路上展露快樂的笑容,還有什麼比這久違的笑容更值得?!
所以,我對生病這件事有了不一樣的想法。罹患「癌症」不是世界末日,它讓我們重新看待自己的身體,給我們好好照顧它的機會;它重新凝聚家人的感情,給我們對家人說「愛」說「謝謝」的時間;它讓你為過往的忙碌按下PAUSE鍵,調養生息後再展開ON的新人生;它其實是一個讓你更樂觀積極的生命哲學。
      感謝這場病,感謝大里仁愛醫院的照顧,感謝醫師的專業,感謝護理人員的關懷,感謝醫院志工們的陪伴,當然也要感謝我爸爸的努力,感謝現在新生的每一天。

                            DSC06536廖明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