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部主任   董育瑞

癌症在古代的歷史源流
        早在古代典籍中,就已經有提到關於癌症的症狀與疾病名稱,證明了古代即有癌症的存在《黃帝內經》:「黃帝問於歧伯曰:『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胞中』」;在《周禮.天官》裡有:「有瘍醫下士,掌管腫瘍……等病」;《晉書》中記載:「初帝自有大瘤疾,使醫割之」;《隋,諸病源候論》提到了「癥瘕」;在《宋.三因方》對所謂的「癭瘤」有所描述。第一次確立「癌」這個病名,是在《宋.衛濟寶書》;到《元.丹溪心法》又記錄了「乳癌」。 元朝以後的醫書中,也有對「腎癌」與「舌癌」的詳盡描述。

         內文中提到腎癌的症狀,「馬口內生堅硬豎肉一粒,數年後腫大劇痛,肉翻花如石榴,甚或流血如注。」這與今日被稱為「陰莖癌」的症狀相似。而古人所謂的舌癌,則是:「初起如豆,漸大如菌,疼痛紅爛無皮,朝輕暮重。」
      其他雖然沒有以「癌」為名,但症狀卻類似癌症的還有許多。例如「繭唇」的症狀是:「唇腫重出如繭,或本細末大,如繭如瘤…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反為翻花敗症。」類似現在的唇癌。「噎膈」的症狀是:「噎枯在上,咽喉擁塞,飲雖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悶,食雖可入,至胃復出。」類似於「食道癌」或「胃癌」的徵狀。「失榮」的症狀是:「生於肩項、耳前、耳後等處,初起如痰核,日久漸大,堅硬如石,推之不動,按之不移,一年半載方生陰痛,氣血漸衰,形容削瘦,破爛此斑,滲流血水,或如泛蓮。兼多穢氣,愈久愈大,愈潰愈堅。」類似了惡性淋巴瘤從早期到晚期的症狀。古代中醫,雖然沒有將某一類疾病特別以「癌」為命名,但卻很早就已經有注意到這一類疾病與對健康的重大危害。
中醫看待癌症的成因
1. 體質因素
     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體質包含了先天遺傳與後天的作息調養,當先天體質強盛,免疫功能正常時,身體的免疫細胞可以將體內的腫瘤突變細胞正常的清除;但是,當先天體質偏虛、免疫力低下,又有癌症的家族史,後天又不藉由規律的運動鍛鍊,習慣熬夜等,導致免疫細胞功能低下,腫瘤細胞便有可能會突破免疫細胞的障礙,而侵犯身體正常的組織。
2. 飲食不當
     所謂病從口入,飲食中的反式脂肪酸,不當的高溫油炸,燒烤,亞硝酸鹽,黃麴毒素等,都是誘發癌症的高危險因子。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其中至少35%的癌症是因飲食引起,如肺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乳癌、胃癌,跟飲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證治彙補》將:「膏梁厚味,醇酒淫慾,動脾胃肝腎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列為噎膈( 食道癌、胃癌) 成因之一;明代著名醫學家龔廷賢所著《壽世保元》,推測繭唇( 唇癌) 的成因之一是:「或因厚味積熱傷脾。」所以中醫在治療癌症上,也會注重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並且適當的讓消化道通暢以減少腸道毒素的累積。
3. 情緒因素:
    焦慮不當的情緒會引起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紊亂,導致免疫功能受抑制而下降,也就是體內的免疫細胞與抑制癌症的細胞功能低下,導致癌症細胞在體內增生與活化。元朝的朱丹溪提到乳癌的描述: 「( 婦人) 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憂愁鬱遏,時日積累,脾氣消沮,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鱉棋子,不痛不癢,十數年後,方為瘡陷,名曰乳癌。」,觀察到了憂思氣結的情緒與癌症的關聯性。也正因為如此,中醫在治療癌症上,更注重安定患者的情緒,降低焦慮煩躁憂思的情緒,疏肝解鬱的中藥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醫介入治療癌症的時機
1. 減低化療藥物對於骨髓抑制以及放射線治療對於腺體破壞的程度接受正統西醫治療的同時,配合中藥的治療,減少手術或放、化療後的噁心,嘔吐,無力感。化療期間,容易產生某種程度的骨髓抑制,引起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的數目降低,可以藉由適當的補氣養血的中藥,來降低化療藥物對於骨髓抑制的程度。
     另外,放射線治療中的皮膚黏膜損傷,口腔潰瘍,或是唾液腺體的破壞導致的極度口乾不適等副作用,都可藉由個體化的中醫治療來緩解不適,讓整個放化療的療程能夠順利完成。
2. 舒緩情緒,針灸止痛,改善生活品質
     早期癌症患者在接受完整西醫治療正統治療( 手術、放化療) 後,接受中醫治療,除了可以緩解放化療後的不適症狀,也能夠降低癌症復發和轉移的機率,另外,在這期間,中醫可以透過疏通肝氣,補益腎氣的部分,提高病患自身的修復代謝能力,以及提高免疫力,有助於修復治療期間,臟腑功能的受損。癌症的末期階段,中醫在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生命的部分,有著一定的優勢。 例如透過中藥改善消化道的功能,或是舒緩緊繃焦慮的情緒,以及在寧心安神,改善睡眠品質的部分都能夠有改善的效果。另外有些癌末骨轉移的患者,多表現為多處的疼痛,也可以藉由適當的針灸止痛機轉,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不適的症狀。
3. 改善惡病質
    癌症患者,容易因為營養吸收不良,出現不可逆的惡病質。主要表現為體重減輕和骨骼肌的減少,進而導致漸進性的功能障礙。藉由適當的健脾補中益氣,改善吸收不良,消化不佳的腸胃障礙,同時增進體力與肌肉的力量。
這對癌症患者的預後,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對於中醫治療癌症的最大迷思
       臨床上,常有罹癌的病友或家屬,因害怕西醫正統放化學治療的副作用,而拿著仿間或中藥房流傳的祕方詢問,最常見的就是半枝蓮與白花蛇舌草的民間草藥,由於這類草藥藥性偏苦寒,作用在於清熱解毒,雖然現代藥理學研究它有某種程度的抗癌效果,但因為這類藥物長期服用皆會傷害到脾胃的功能與免疫力,尤其是已經有接受正統西醫化學治療的病患,再服用這些苦寒的中藥,只會更加損傷身體的消化道機能與正常的免疫力,不僅脫離了中醫的扶助正氣來去除邪氣的理論,也不符合中醫有根據每個人不同體質給予不同調養的中藥,一味的吃同樣的藥物,不僅吸收不了,而且只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讓體內的腫瘤細胞擴散的更快。
中西醫合作治療癌症,改善生活品質與減少放、化療副作用
     中西醫合作治療癌症,能夠有效的改善或減緩在放、化療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我在臨床的經驗是,一邊接受正統西醫治療,一邊同時再搭配著中醫輔助調理,不僅能夠有效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也能夠讓患者的生活品質跟著提升,對於癌症患者的預後有正向的幫助。或許,將來在治療癌症上,中西醫合併治療,會是主流的趨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